曹操想到刘晔也有自己的算计,突觉神思倦怠,不由得心恢意赖:

    “罢了!三军将士随孤深入不毛,久经风霜,战心已疲,便回师休整吧。好了,诸位退了罢。”

    众臣面面相觑,俱都退了。

    曹操虽已决意回师,却迟迟未动。

    不几日,曹操收到飞鸽传书:刘备嗜杀,人心未稳。

    心中不由一动,正此时,有人报刘晔求见,曹操召刘晔入内,刘晔道:

    “主公,微臣抓到了一名蜀地的密探。”

    “哦?可审出什么?”

    “此人说刘备入主蜀中后,以铁血手腕镇压蜀中,却仍难以控制局势,蜀中上下一片反心。”

    曹操闻言看了看刘晔道:

    “子扬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刘晔恭敬道:

    “臣以为,蜀地已稳,未可图也!”

    “怎么说?”

    “刘备素有仁名,非是嗜杀之人。想来此人言语定然有虚。既然有虚,必是刘备指使。刘备既有闲暇用此诈术,可见蜀地必已安稳。”

    曹操看了看刘晔,微微一笑,点了点头:

    “子扬所言有理!便依子扬所言。”

    刘晔退了下去,曹操看着他的背影,心中疑道:奉效说有卧听八百里之能,蜀中形势,如何不知?何故弄此玄虚?

    他却猜不透,刘晔实是已看透了曹操的行事作风。曹操有虚实之能,仙家难测,但其行事作风,对于久随曹操又善于察言观色的刘晔来说,却能捕捉一二。曹操年迈,又自视甚高,司马懿已然提出出兵西蜀,若刘晔再直言退兵,曹操反可能陷入两难。而刘晔附和司马懿,曹操反倒能不走寻常路:们要这样,我偏不这样做,这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。这其中的玄机,妙不可言,曹操身在局中,又哪能想的清楚?

    刘晔走出大殿,暮色沉沉,不由微微一笑:

    “是时候回去了。”

    曹操心中本有疑虑,经刘晔一点,神思清明,既已决定回师,自然也再没有在汉中盘旋的心思。

    汉中虽已收伏,但汉中与蜀地接壤,一旦刘备在蜀中扎稳脚根,誓必要剑指汉中。为此,曹操将自己手下最强悍的三支劲旅夏侯渊、徐晃、张颌三部留在了汉中阵守,这才放下心来起兵回往邺城。

    方到邺城,曹操便风闻曹植流连烟花地,对此,大为不满;反观曹丕,在自己离开邺城监政期间,把邺城上下治理的井井有条,心中倒是颇为欣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