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吴起兵的同时,曹操大军也已整装待发,兵甲齐备,似乎随时都会顺流而下,但东吴兵马未动,曹操也并没有立刻发兵樊口。

    此时的局势自然对刘备是极为不利的,东吴方向一直没有消息,但还好曹军水陆两路大军不知何故也一直没有攻打樊口,估计也在等东吴的动向。

    不过曹军的主力也没有闲着,一天天逼近樊口,对樊口形成巨大压力。

    刘备手上在樊口的总兵力仅有六千余人马,一旦在陆上决战,曹军水师是绝不会坐视不管的,到时水陆并进,樊口倾刻间便会土崩瓦解,估计比江陵还要简单。

    面对这种形势,刘备自然忧心忡忡,终日提心吊胆,不断派出探子去东吴打探,却一直没有结果。

    东吴是战是和,直接影响着刘备的生死,可以说局势能否逆转在东吴一念之间。

    刘备此时也没有办法,只能又派前哨日夜探查东吴军队动向,盼星星盼月亮就希望哪天突然看到长江下游会有大批战船出现。

    东吴的问题还没有解决,更让刘备担忧的事情又来了。

    自刘备来了江夏后,刘琦的身体是每况愈下,一天不如一天。其实,自刘表死后,刘琦的身体便已有不适,其人身染重疾日渐消瘦。

    这自然都是命运使然,刘表一脉能这有这番达官显贵平步青云凭刘表一人的因果。而今刘表一死,刘表一脉自然是呼啦啦大厦将倾。

    刘琦、刘琮虽是刘表之子,毕竟是凡夫俗子,哪能禁得起这么大的福泽。

    所以刘琮即使不被曹操暗杀掉,也必会因病而死,皆因刘表一脉的这根大柱已无,剩下的便只是时间了。

    刘琦身体每况愈下,又无子嗣,江夏的重担自然落在刘备肩上。

    此时的形势对刘备而言虽然是个好消息,但刘备为人素重仁义,刘表如今就只剩这么一个根独苗,刘备怎忍心眼睁睁看他就这般死了?不过,想来也未必是件坏事,眼下风雨欲来,谁也不知道哪天江夏就沦为曹操之手,与其眼睁睁看着父亲基业就这样落入他人之手,倒不如一死了之。

    江夏上下都弥漫着焦躁的气息,像一壶即将煮沸的开水随时都有爆发蒸腾的可能。就这样过了三天,这日,探马传报吴侯已答应出兵,并派周公瑾率东吴水军逆流而上,即将到达樊口。不多日,前哨来报,长江下游驶来大量船队。

    消息传来,刘备军士气大涨,刘备激动之情不言而喻,真真是天无绝人之路,又一次绝处缝生啊。

    听闻周瑜船队即将途经樊口,刘备此时确实有点心急了,本来两军会师以刘备的身份应该是与孙权一样坐阵后方调度军的,而像这种联络东吴的工作更应该由诸葛亮出面就可以了,而双方商讨沟通关羽、张飞即可,这样才说的过去。

    不过刘备实在等不急了,与其说等不急,不如说刘备的自卑心理在作祟。自己以两万兵马与东吴平起平坐,无论从军事还是从实力上都显得单薄了些。

    虽然自己的身份是左将军,但这个左将军有几个人认呢?又能值几斤几两?刘备思来想去,忙亲自派人迎接和慰问周瑜船队。

    周瑜引兵方至樊口,便见樊口上下一片喜气洋洋,更有使者亲自带来一干慰问品来见周瑜,周瑜立在主船上不由淡淡一笑,心道:久闻刘备天下英雄,如今却也等不急了。

    其实周瑜很早就想见见刘备其人了,对于能请得姜子牙出山的人物,周瑜当然想见识一番,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,今日收到刘备的慰问,不由得眼珠一转道:

    “周瑜初到樊口,军务繁忙,不知可否请豫州屈尊来见?”

    使者闻言不由得一愣:这个周瑜也太过分了!我家主公毕竟是与们东吴联盟,怎么也与们主公孙权一个级别,竟让我家主公亲自来见?

    他心里虽然这样想,但也知道东吴势大,嘴上却只能应承着。没办法,谁让自己兵微将寡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