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润之批网>玄幻>春风十里有娇兰 > 241.元儿的称呼
    如果跟朱元璋说要防备朱棣,造成的后果会是什么?

    这个结打从得知阿平是朱允炆起就缠绕了我,一直迟疑不定且优柔寡断,总想两全,可我怕再犹疑下去随着朱元璋一死,便是真正朝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迈近。

    因为朱元璋是唯一能够克制朱棣之人,没了他世间再没人能压制。

    我在这边沉思,朱元璋听完我说的也若有所思,过了半响才道:“你说得对,朕该对平儿放手了,在朕还能把持得住朝政时,哪怕有错还能有机会挽回;否则若等朕去了,错了就难挽回了,朕得好好想想。”

    迟疑再三,我还是问出了那个问题:“能问您为何执意让阿平继承皇位吗?您有那么多骁勇善战又足智多谋的儿子,不说一定比阿平优秀,但在军事上定然要比阿平有经验。”

    我没有明指朱棣,想探探朱元璋的口风与心意究竟为何。

    朱元璋听我所言后微微眯起了眼,看我的目光里多了沉鹜,令我心头忐忑不安之极,他应该瞧不出我的动机吧。在他敛转目光后才暗暗舒了口气,这位老皇帝面沉时的气场一如当初初见他时让我寒颤。

    只听他说:“难怪平儿对你情有独钟,怕是也只有你会提出这样的疑问。朕开国建朝,第一道令就是定下传位嫡长的规矩,平儿的父亲是我的嫡长子,理该传位于他父亲的,但他父亲早年丧世,这位就延传到了平儿这。此规矩是朕定下的,若连朕都不能遵守何以让今后世代子孙延续?想那前朝就是不定立此规矩,以致于为争皇位兄弟阋墙、手足相残,在朕的大明朝绝不容有此等事发生。”

    心里头划过悲哀,这位老人以为立下这样的规矩就能杜绝皇位之争,可是他不知道将来的这个皇朝,不止上演兄弟相残,还上演叔侄相残。

    咬咬牙豁出去了:“可是您有没想过若阿平的能力当真不足以胜任帝王的位置,他的那些叔叔们能够服他吗?”

    却听他回道:“所以朕才为平儿安排黄子澄、齐泰和方孝孺等人辅佐其左右,也暗令了宁国公主的驸马它日辅佐新君。另外,此次出征你当朕何以坚持要让平儿代朕御驾亲征?除了让他有军功震慑四方外,还可获得老四的支持。朕的这一干儿子中,属老四最与朕像了,平儿有老四扶持拥护,其余藩王都不敢有二心的。”

    在这番可以说是交心之谈后,我打消了提出朱棣的念头。因为我已预见到即使提出来,朱元璋也不可能听进耳朵里去,他已经先入为主地判断朱棣这个儿子是站在他这边的,在他死后不但不会有二心,更会是保皇派,老老实实地扶持他传位下去的阿平。

    而且我若直言提出,这个疑心病极重的人怕会除了我!会认为我在挑拨离间,也会认为我是阻碍阿平帝王路的一颗绊脚石。

    一个帝王为天下操碎了心,为后代费尽了心思,却从不曾真正了解过自己的儿子,也从不曾真正了解过他一心牵挂的孙子。这才是真正的悲哀吧。

    没有再开口,午后的阳光打在身上暖融融的,可却暖不进心里。我总想,心口破了一个洞,那洞里注入了水,随着洞越来越大就越来越冷,逐渐变成了一个冰湖。

    朱元璋怕是也说累了,闭了目没一会就呼吸略沉的打气呼噜来睡着了。云姑闻声出来,我朝她打了个手势让她再抱一床薄被来,给他轻盖在身上便坐在旁边守着,后来困意袭来将头歪靠在椅背上竟也睡过去了。

    是笑语声传进耳朵里我才悠悠醒转的,睁开眼是一片蓝天,呆滞了片刻才缓过神来自个是睡在兰苑。坐直起身,看见颀长的身影沐浴在阳光下,一袭白衫衬得轮廓尤为俊挺。在他身前,小元儿踉跄着小跑,正与长宁在追逐了玩。

    偏转过头,发现自个不知何时移位到躺椅上了,而本该睡在躺椅上的朱元璋已经不在了,就连之前给他盖的薄被也盖在了我身上,腿上则盖了毯子。

    我刚一坐起那边就回转过头来,眸光掠至身上定了定便举步走来,到得近处俯视向我:“醒了?”我拉下被子点了下头询问:“你皇祖父呢?回宫去了吗?”

    “嗯,在不久之前先醒了,嘱咐了小七他们别吵醒你。”

    想问是谁把我移到躺椅里的,但也就念头转过就算了,除了他还能有谁?总不至于说是朱元璋下令让燕七和云姑来搬动我吧,若连那样折腾我都没醒,这也睡得实在太沉了。

    临近天黑,燕七与云姑从灶房端了菜出来,一看那份量就比以往要足。果然进屋落座时某人也老实不客气地坐了下来,除了我其余的人都很高兴,燕七还不停地夹菜给他。

    一顿饭下来,就我始终一言不发。

    云姑收拾了碗筷要来带元儿去洗澡,但元儿竟然闹着要阿平也去,那云姑就尴尬了,回眸过来求救地望着我。我见状淡了声吩咐:“就把元儿给殿下吧,长宁,你去帮一下忙好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