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润之批网>科幻>聚散今生 > 第五十七章 虚惊
    天宝十三年初春,寿春

    万青策马扬鞭,一口气冲上官道附近的一个小山头。越过青翠山林,隐约能看见远处的盛唐县城。

    三天前的午夜,刚入睡的万青忽然被叫门声惊醒。打开园门,陈校尉的贴身随从面色沉重,令他一等天亮即刻赶去淮南道追上“商队”。他询问缘由,才知王氏兄弟临行时还带着数羽信鸽,以备及时传递消息;前面几羽都是每隔五天一次例行通报;但当天余下的信鸽全都飞了回来,其中只有一羽带着“商队”进入寿春郡的书信。王将军生怕他们遇到麻烦事,决定立即派人前去察看详情。

    万青当时吃惊不小,难道是卢仕镒一伙探听到风声,特意在寿春设下陷阱?那样的话可麻烦大了。

    恰好此前一天,冬儿讲她将去洛阳呆大概十天,还神秘兮兮地暗示是在为大人办件大事。万青一边夸奖她聪明能干,一边故意表现出问而不得的失望样子。其实他知道,冬儿肯定会在她出发前告诉自己。

    但目前只能等冬儿回来后才能知道了。万青四更准备妥当到了衙门,牵出马匹,带着王将军的书信和数只密封的锦囊,还有装着几羽信鸽的笼子,几乎是在东门吊桥刚刚放下便冲出城外。一路几乎日夜兼行,白天换马不换人,连吃喝也在马上,晚上只有二三个时辰的囫囵觉时间,一路还得小心伺候信鸽。如此在第三天午间赶至寿春,然后一边赶路,一边每到驿站打听消息。幸运的是,当晚在盛唐城内追上了“商队”。

    王氏兄弟见到他也颇感意外,一番询问后,王促才不好意思地承认,是他在寿春城外放飞一羽信鸽时,粗心忘记锁紧鸽笼门,让鸽子都飞走了。他们想着距离目的地庐江郡已不远,且周围多有本族子弟或故邻旧友在当地为官,也没太当回事,只是写了一封公文交由驿站,大约还有四五日送到弘农。此外,盛唐县尉是王将军一位如夫人所生的庶子,对他们一行自然要热情款待,因此他们多逗留了一日。

    知道是一场虚惊后,万青心头大石落地,顿觉疲惫不堪。交过书信和锦囊,他往桌案上一趴便进入梦乡。

    等到次日醒来,窗外太阳高照,众人已经准备好出发。王氏二人对他道,已经看过将军的书信,那些锦囊估计用不上了;一羽信鸽已放飞,携带的回信一二天之内便能送至王将军手中。王促还一再保证,以后绝对看管好鸽笼;既然如此,他们也不便继续逗留,准备即刻启程。

    王氏二人带队出发后,万青也离开了驿馆,顺便又揽下几件常例事。事情看来已得以完美解决,回程似乎也没必要匆匆忙忙。在路途中,他忽然发现淮南初春景色引人入胜。

    眼下在中原和关中,春天虽已到来,但远不及此处的春意盎然。从山头俯瞰,四周繁花似锦,万木吐翠,莺歌蝶舞,鱼跃鸭嬉,清澈的水面碧波荡漾,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气息。万青心情舒畅,他跳下马,摘下毡帽、解开衣扣,扬起头颅、伸开双臂,让身体沐浴着春风的和煦,用鼻子和耳朵感受着鸟语花香。

    他心中升起一股久违的感觉。记得小时候,他提早背诵和抄写完老先生布置的功课,或者很快学会阿爷教的招数。在小伙伴们仍在绞尽脑汁或汗流浃背时,他可以躺在村外的草地上,任思绪飞扬,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平静和自由。直到听到学伴们放学的脚步声,或者是影娘找他的呼喊声。

    不知为什么,近来他时不时会想起影娘,这使他对冬儿颇感愧疚,但应该比不上他对影娘愧疚的程度。

    万青并非不明白影娘对他的心思,无论是同伴还是大人们,谁都能从影娘的语气、姿态以及眼神中看出几分端倪。当他们戏谑地称呼他俩为小夫妻时,万青表面生气,内心里却颇为得意。如果不是去长安彪豹馆习武,他应该早早和影娘在王家村生儿育女了,那将是另一种人生。

    可是到了彪豹馆,很多事情都发生改变。原来只须凭借一点聪明用功便可出类拔萃,在彪豹馆中要拼劲全力才能不落人后;在王家村比下有余、不愁温饱的家境,在馆里已属于身微命贱之流;小时候当官兵、杀马贼、护商队的梦想,一度被当作笑谈。幸运的是他坚持下来,还一度有希望被选中为内弟子。而当他负气前往洛阳准备闯荡江湖时,却遇到了冬儿,重新激发起他“执金吾、阴丽华”的志向,最终使他来到弘农。

    这个决定,意味着他将永远失去影娘。再加上全村人对团兵的深恶痛绝,因此毫不意外地遭到一致反对。表面上他的理由是:与影娘成亲相当于入赘,自己难以接受。实际上,自己对不识字、也没见过世面的影娘并不甘心。他当然知道影娘会伤心欲绝,但仍无法抗拒“执金吾、阴丽华”的吸引。到弘农后不久,爷娘来信讲到影娘已经嫁给铁蛋的消息……

    万青不敢再往下回忆,他睁开眼,将行装好好整理一番,牵着马匹回到官道。

    上马后他向南眺望,此刻王氏兄弟一行应该也在花红草绿中前进,而正南方是冬儿的家乡。希望下一次,是由自己带队前往……不对,应该是自己陪着冬儿回娘家,那该是多么风光!

    良久后万青掉转马头,抖动缰绳,向北疾驰而去。未过多久,进入山区,官道开始变得曲折和狭窄,他不得不放慢速度。欣赏一阵风景后,他留意来时无暇顾及的沿路山势地形。

    记得去年游玩终南山,王将军曾趁歇息时指点:若两军交阵,该何处扎营,何处存粮,何处布岗,何处设伏?过会又反问,若敌军如此布置,又该如何破解?有了幼时跟随商队跋涉的经历,他能略答一二。回弘农后又多次旁听王将军为诸军官讲解,陈校尉也经常督促他习读兵书。有几次,亲兵们曾指着弘农周围山峦,就布阵攻防展开争论,往往是他、王继元和王促各执一辞,大家明面上互不服输,心底里又互相借鉴。不过以后很难再有机会了,一个伙长哪能跟队正、队副争高下?至于同是伙长的卫禄,他不会主动搭理。

    不过此段官道两侧多是丘陵、低山,其间谷底开阔,水流缓淌,好像没有哪处十分特别。万青研究了一阵,逐渐兴趣阑珊,又驱马疾驰了一段,直到发现较为独特的地形,才又停下演绎一番。

    如此走走停停,太阳渐西。跨过一座简易石桥后,官道在一座小山岭东面的半山腰上延展,前方约半里多的路面显得又宽又直又平。万青初时并未在意,只是靠目测估算东边的山涧约二丈多深。待行至转弯处,才发现又有一条山涧,官道须横行过一个约十余丈的斜坡才能到达另一座石桥。他陡然来了兴趣,如果派人守住南北两处石桥,再在侧旁山岭上居高临下攻击……这样的设伏场所实在难得。

    他先冲至北桥下马察看;然后上马回至南桥,再次下马研究;最后徒步爬上山岭,鸟瞰全局。

    此处草木茂密,加之深涧急水之声掩护,隐蔽一队②士卒不在话下。转弯前的官道宽、直、平,敌人极易丧失警惕。不易攀爬的山岭上派一伙人虚张声势,使敌自乱阵脚;南桥段略微平坦,待敌一过即刻拆桥,须留二伙人方可放心;北桥正对的那段横行斜坡,有一伙弓弩手即可守住。敌人在争夺北桥、仰攻山岭受挫后,定会全力想夺回南桥,此时山岭上的人——还可从北桥抽出半伙人支援——从后方夹击,则可一举歼之。要多配备强弓硬弩,再辅以火攻、陷阱,如此我一队伏兵歼敌一团甚至更多当不在话下。